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

第十一章自我評量題目

●第十一章自我評量題目:
一、中國古籍浩若煙海,如何從中選取精讀,以培養智慧?
答:中國古籍甚多,須擇要精讀,不必求多,讀古書的不二法門是:「要在不疑處疑之」。因 「疑」是一種精神、態度,也是作學問的方法,也是凝聚智慧的捷徑。因它能表現在二方面:可破除迷障判別虛實、可超越習見形成見解。

二、《史記》載秦趙長平之戰,秦將白起「坑殺趙降卒四十萬」是否可信?如不可信,理由何在?實情可能如何?試抒己見。
答:試想,要將投降的四十萬人都殺光埋掉,是件極費力的事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若投降必死的話,該等必奮力以戰。投降後被殺時,他們人多也必會拼力反抗,以求生。故「坑殺降卒四十萬」似乎不能成立。

三、方苞〈左忠毅公軼事〉文中所陳,有何不合情理之處?
答:主要有二大可疑之處:一個是史可法在廂房裡睡覺時,除非史可法伏在桌上睡死了,毫無知覺,要不然為何在房內發出這麼多的聲響,都吵不醒他,故似乎不合常理,例如:左光斗進來時叩門開門與關門聲、左光斗看史可法的文章時、左光斗跟史可法的童僕或寺僧交談的聲音、當時的風雪聲、左光斗為其蓋衣等。另一個是,在考場上,左光斗怎可當史可法交卷時,就當眾立即宣佈他第一名,左光斗這樣做,其他的考生不講話嗎?公平嗎?別人會如何看待左光斗的為人呢?

四、王世貞基於什麼理由認為藺相如並不是以實力、智慧完璧歸趙?
答:其理有二:第一、秦國向趙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詐取和氏璧,係非蓄意藉故滋事。第二、發生此事時,秦雖強大有併吞他國之意,但尚未準備妥,故不致隨便翻臉。因此,藺相如完璧歸趙是僥倖蒙老天幫忙,但他冒了亡國的風險,實屬無此必要。

五、歐陽修認為唐太宗「縱囚」是「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」,所持理由為何?
答:歐陽修認為唐太宗是在作秀,是個政治騙局,其理如下:唐太宗用心不正當,只為求取「施恩惠以啟信義、化小人為君子」的美名。他算準了犯人們會按時回來,且在心中早已決定要赦免他們。而犯人也看準了,倘如期返回會得到赦免。
歐陽修認為唐太宗是在作秀,是個騙取美名的政治騙局,歐陽修認為:
1.唐太宗用心不正當,他標新立異,「逆情以干譽」以違反人情的作法,求取「施恩惠以啟信義」、「化小人為君子」的美名。
2.唐太宗之初縱放罪犯返家,約期自歸以就死,早已算準了犯人會主動配合,早已決定屆時宣佈特赦;而這些罪犯在當初獲釋返家之時,就早已看準,只要他們如期返京,皇帝一定會給予特赦,說什麼也要全力趕回。這就是歐陽修所說的唐太宗是「意其必來而縱之」、罪犯們是「意其必免而復來」。

六、唐順之對信陵君竊符救趙一事,如何評論?
答:唐順之認為信陵君救趙,係因趙的平原君是其姊夫的緣故,並非為大局著想,救一國可保其他六國。其次,他認為不一定要以竊取兵符的方式救趙,採死諫的方式來打動魏王以救趙,也是可行之道。再者,他認為是人心不古,臣相目中無王,把君主視為裝飾品而已,而背公死黨,私相授受。最後,他批評魏王保管兵符不力,且自毀威望又行為腐敗,當然讓人有可乘之機。

七、《史記.信陵君列傳》所載侯贏是怎麼樣的高人?他為何自刎?試抒己見。
答:侯贏是個足智多謀的高人,他連魏王的兵符放在哪裡的都知道,是他給信陵君出竊取兵符的主意,且計劃周全圓滿完成。他之所以要自刎,是為報答公子無忌的愛重知遇之恩。

八、唐順之認為信陵君救趙的唯一正確的途徑是什麼?你同意他的看法嗎?為什麼?
答:其認為信陵君應跟如姬應聯合向魏王死諫以救趙,魏王一定會答應的。

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

空大97上現代文學第一次作業

97上第一次平時成績評量


面授科目:現代文學


面授教師:潘振宏


面授班別:L2017C教室)


繳交期限:97112


評量題目:


1.試以徐志摩的〈再別康橋〉一詩為例,說明現代詩的音韻節奏之美。

2.現代散文的源流從何而來?散文家提到什麼樣的散文才是好的作品?

3.鍾怡雯如何寫生活瑣事?

4.自然寫作者通常想要傳達給讀者什麼樣的理念?

注意事項:


1.第一次作業於第二次面授日(11/2)繳交。

2.逾期不接受補交。

3.作業以手寫為宜。

4.第二次作業題目,於第二次面授日(11/2)公佈,第三次面授日(11/30)繳交。




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

國立空中大學台灣小說期中考古題

國立空中大學台灣小說期中考古題

壹、簡答題

一、試述台灣小說50年代、60年代歸入什麼時期?頁3

答: 50年代:反共(戰鬥)文藝時期、60年代:(西方)現代主義思潮時期。

二、80年代本土論述最大的意義為何?頁6

答:建構「台灣文學」此一名詞內涵的雛型。

三、90年代,哪三類小說成為流行的時髦話題?頁7

答:新感官、網路和大眾小說。

四、戰後台灣新文學史上,第一篇純粹使用台語思考、寫作的短篇小說為何?作者是誰?頁15

答:宋澤萊〈抗暴的打貓市〉。

五、哪一本小說,最早探討台灣「國家認同」的問題?作者是誰?頁42

答:吳濁流《亞細亞孤兒》

六、被稱為「台灣新文學之父」者是誰?為什麼?頁5657

答:賴和、「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拓者,同時也是養育了台灣小說界以達於成長的褓母」。

七、楊逵小說最常使用哪種手法?請以〈春光關不住〉做說明。頁6970

答:象徵、用一棵石縫中不被壓扁的玫瑰花,象徵台灣人不畏艱苦的求生意志,以及始終存在的反抗精神。

八、台灣最早從事少年歷史小說的作家,及其短篇小說集是什麼?頁95

答:王詩琅、《鴨母王》。

九、王藍在《藍與黑》一書中,以藍、黑各代表什麼意義?頁102

答:藍色代表光明、自由、善良;黑色代表墮落、沈淪與罪惡。

十、林海音最受重視的短篇小說集為何?內容背景為何地?頁105

答:《城南舊事》、北京。

十一、哪一本雜誌代表台灣小說現代主義文學崛起的重要標誌?創刊主編是誰?頁132

答:《現代文學》、白先勇。

十二、試舉兩部60年代鄉土寫實的大河小說。頁143

答: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台灣人三部曲》、《高山組曲》。

十三、60年代第一部用小說形式貫寫台灣歷史的「大河小說」為何?作者是誰?頁143

答:《台灣人三部曲》(《沈淪》、《滄溟行》、《插天山之歌》亦可)、鍾肇政。

貳、問答題

一、試述在日據時期的成熟期,有關「台灣話文」的爭論與結果。頁24

答:答出源於大陸的白話文,與黃石輝、郭秋生主張用說寫合一的台灣話創作作品的爭論,歷時三十餘年。結果:台灣話文成為少數知識分子的空中閣樓(台灣話有許多有音無字的現象,台灣話文仍要以漢字表達)。

二、試說明日據時期台灣小說在主題及藝術技巧上的特色。參教科書頁5556

答:多具有時代色彩,批判意識強烈,其主題多集中在:一、批判日本帝國主義的不義統治,並表現人民在其統治下的困苦生活。二、批判部分台灣人民為了利祿或不自覺地與日本政府妥協,諷刺他們表面的虛偽。三、批評台灣人之陋習,以及不合理的社會文化、婚姻制度。藝術技巧上,多以寫實主義為主,將人民的處境與心聲忠實地表現出來,或是以對比、諷刺的筆調,突顯種種不義。另外,象徵手法的運用也相當嫻熟,使小說更加委婉含蓄,也更富文學性。

三、試舉例說明賴和小說最主要的批判對象。頁59

答:答出批判日帝對臺不合理的統治(壓迫)、批判台灣舊社會的不良習俗(鋪張、迷信、虛榮等)。

四、試述鍾理和《笠山農場》的主題與藝術特色。頁111

答:答出墾荒實業的小說主題、具自傳色彩的情感描寫、客家文化的描寫。

五、反共文學中,姜貴寫《旋風》最真實有力,但也不免有缺點,其缺點為何?頁124125

答:部分筆墨無關宏旨、對共產主義思想批判力較薄弱、寫共產黨近於誣謾,預言過於樂觀。

六、請以作家、作品為例,說明60年代小說受現代主義思潮影響,語言創新的情形。頁137

答:王文興《家變》、《背海的人》勇於實驗注音符號、音標、英文字母等、或誤用標點符號、不合文法的句法、扭曲文字、創新文字的書寫習慣。七等生自〈我愛黑眼珠〉以來,有所謂「小兒麻痺性的句子」。 王禎和將台灣俚語、國語、英文、日文混合,創造特殊的語文世界。

七、試說明王文興《家變》文字句法的特徵。頁172175

答:不尋常的句末語氣詞、文言白話並存使用、同素異序的詞彙、相同詞類重複出現、冗長的句式。

國文文選期中考古題

空中大學國文文選期中考古題

解釋詞義:

1、高祖為人,「隆準」而龍顏,美須髯,「左股」有七十二黑子:

答:隆準:鼻子高挺的樣子。左股:左大腿。1-15-6

2、高祖每酤,留飲,酒酬數倍,及見怪,歲竟,此兩家常「折券棄責」:

答:將記有劉邦酒債的竹簡折斷,放棄劉邦積欠的酒債。(1-17

3、高祖為亭長,素易諸吏,及「紿」為賀錢萬,實不持一錢:

答:欺騙(1-18

4、臣有「息」女,願為季箕帚妾:

答:生。(1-110

5、臣有「息女」,願為季箕帚婦:

答:親生女。(1-110

6、吾知紹之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厲而膽薄,「忌克」而少威:

答:生性猜忌又刻薄(1-218

7、袁紹雖有大志,而「見事遲」,必不動也:

答:指袁紹對於事情的全貌和發展趨勢,無法迅速掌握並作出正確的判斷。(1-222

8、內史王軌「驟」言於帝:

答:頻頻、經常(1-329

9、帝有四幸姬,並為皇后,諸家爭寵,數相毀「譖」:

答:訴說他人的壞話。(1-329

10夜五鼓,軍士集驛門,「宣言」策點檢為天子:

答:對群眾公開表示意見。(1-331

11諸軍無主,願「策」太尉為天子

答:擁立。(1-331

12、太后、主上,吾皆「北面事之」:

答:以後周恭帝及其太后(他們)為尊。(1-332

13、用令有重賞,違即「孥戮汝」:

答:全家一起受刑殺1-332

14積「伐」而美者以犯之,「幾」矣:

答:伐:誇大。幾:(和螳螂)相差不遠、沒有兩樣。(2-141

15、不敢以「生物」與之,為其殺之之怒也。不敢以全物與之,為其「決」之之怒也:

答:生物:活生生的食物。決:撕裂。(2-141

16虎之與人異類,而媚養己者,順也;故其殺者,「逆」也:

答:逆:違背、觸犯2-142

17、「方舟」而濟於河,有「虛船」來觸舟,雖有「惼心」之人不怒:

答:方舟:兩船並行。虛船:無人駕駛的船。惼心:個性躁急。(2-144

18、在興味最旺盛的兒童,「沒心相」似乎比沒飯吃更加苦痛:

答:沒心相:失去了對事物的興味,或失去了童心。(2-256-57

19、聖人「深慮天下」,莫貴於生:

答:為天下作深遠的打算。(2-361

20夫耳目鼻口,「生之役」也:

答:耳目鼻口是給人在生活中使喚運用的器官。(2-362

21、我適有「幽憂」之病,方將治之,未暇在天下也:

答:隱憂。(2-363

22、越人薰之以艾,乘之以「王輿」:

答:國君的車子。2-363

23、天猶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,人者「厚貌深情」:

答:外表看似敦厚,內心情緒深遠難測。3-177

24、醉之以酒以觀其「側」:

答:法則、儀則。(3-180

25、雜之以處而觀其「色」:

答:自處之道。(3-181

26凡論人,「通」則觀其所「禮」,「貴」則觀其所「進」:

答:通:得意禮:結交來往的對象。貴:有了權勢進:進用的人才。(3-182

27、論人者,又必以「六戚」四隱:

答:父母兄弟妻子。(3-186

28、郭曖嘗與昇平公主「琴瑟不調」:

答:比喻夫妻間情感不好。(3-291

29、公主「恚」啼,奔車奏之:

答:怨恨。(3-291

30、「發人之覆」,皆驕也:

答:揭發他人的隱私。(3-297

31太柔則「靡」,太剛則折:

答:不振作。(3-3103

32趨事奉公,則當「強矯」,爭名逐利,則當謙退:

答:勇武。(3-3105

33以詩言之,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,後有「恬淡沖融」之趣:

答:詩人在作品中呈顯出淡視名利的從容平和胸懷。(3-3107

34、「時雨」降矣,而猶浸灌,其於澤也,不亦勞乎:

答:突然而至的大雨4-1117

35夫子立而天下治,而我猶「尸」之,吾「自視缺然」,請致天下:

答:尸:占著位子不讓。自視缺然:自覺不完美而不滿意4-1118

36既使我與若辯矣,若勝我,我不若勝,「若」果是也?

答:若:你。4-1122

37浮游乎物之祖,「物物而不物於物」:

答:掌控外物而不被外物掌控。(4-1128

38獨樂樂,「與人樂樂」,孰樂:

答:和別人共賞音樂為樂。(4-2137

39君子「固窮」,小人窮,斯濫矣:

答:困苦潦倒卻能堅守立場。(4-2140

40、有人於此,其待我以「橫逆」,則君子必「自反」也:

答:逆:蠻橫不講理自反:自我反省。(4-2140

41此亦妄人也已矣,如此,則與禽獸「奚擇」哉:

答:有何分別。(4-2140

42、自反而有禮矣,其橫逆「由」是也:

答:還。4-2140

43、推此類也,吾「安往」而不樂:

答:何處。4-2142

44上下「燦然有倫」,此禮之大經:

答:清楚有秩序。(5-1160

45、「名器」既亡,則禮安得獨在哉:

答:名銜器物5-1160

46惟名與器,不可以「假人」:

答:隨便送給他人。(5-1161

47、漢高帝所謂「某業所就,孰與仲多?」:

答:所成就的產業5-2173

48漢王大怒,罵曰:吾困於此,旦暮望「若」來佐我:

答:你。6-1188

49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,將軍宜「枉駕顧之」:

答:委屈自己,親自去拜訪。(6-1190

50孤不度德量力,欲「信」大義於天下:

答:伸張。6-1190

51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義於天下,而「智術淺短」,遂用猖獗:

答:智慮淺,方法少。6-1190

52、非惟天時,「抑」亦人謀也:

答:而且。(6-1191

53、將軍既是帝室之「冑」,信義著於四海:

答:後代。(6-1193

54故「經」之五事,校之以計而「索其情」:

答:經:度量。索其情:探索敵我實情。(6-2200

55法者,「曲制」、「官道」、「主用」也:

答:曲制:部曲制度、或部隊組織編制官道:軍中設官分職、人事制度。主用:行軍必用重要物質,或後勤支援。(6-2201

56兵者,詭道也,故「能而示之不能」,用而示之不用:

答:實際上是能征貫戰的精壯部隊,卻假裝是老弱殘兵,不堪一擊。(6-2203

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

宜蘭中心96下國文文選期末作業

空中大學宜蘭中心96國文文選期末作業

面授教師:潘振宏

e-mailandrewpan21@gmail.com

文件連結:http://docs.google.com/Doc?id=df5t3wv7_56gz3nrrdt

第二次作業說明:

一、以A4紙張電腦打字。

二、5月17日繳交。

作業題目:

一、試比較〈半半歌〉與〈好了歌〉的異同。

二、駱賓王〈討武曌檄〉指斥武曌那些罪狀?文中之「共立勤王之勳」與《世說新語‧言語第二》王、謝共登冶城文中之「夏禹勤王」,二「勤王」之解釋有何差異?

三、試述張潮《幽夢影》一書的題名涵義。

四、試以您的認知說明何謂幽默?何謂滑稽?何謂機智?何謂嘲諷?何謂揶揄?

五、中國古代知識分子,可以區分為哪些類型?各有何特色?並舉出一位您心儀的古人,說明其風範。

宜蘭中心96下台灣小說期末作業

國立空中大學宜蘭中心96下學期台灣小說期末作業

面授教師:潘振宏

e-mailandrewpan21@gmail.com

文件連結:http://docs.google.com/Doc?id=df5t3wv7_55cgrwdvf8

第二次作業說明:

一、以A4紙張電腦打字。

二、5月17日繳交。

作業題目:

一、試敘述7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經過。

二、何謂「後殖民文學」?試以黃春明〈莎喲娜啦‧再見〉及陳映真〈夜行貨車〉為例說明之。

三、請以張大春〈將軍碑〉為例說明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之特色。

四、90年代台灣小說的兩個基調為何?試以朱天文《荒人手記》、林燿德《一九四七.高砂百合》為例做說明。

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

第六章 和諧理性 

第六章 和諧理性  

第一節 合情合理 (韓信)平【平定】齊,使人【派人】言漢王【指劉邦】曰:「齊偽詐【作假欺騙】多變,反覆之國也,南邊楚【指項羽】,不為假王【假齊王】以鎮之【鎮壓】,其勢不定,願為假王便。」 當是時,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,韓信使者至,發書【打開書信】,漢王大怒,罵曰:「吾困於此,旦暮望若【】來佐【協助】我,乃欲自立為王!」張良、陳平躡【輕踏】漢王足【】,因附耳【耳邊細語】,語曰:「漢方不利,寧能【怎麼能】禁信【禁止韓信】之王乎?不如因【順著要求】而立【立為王】,善遇【禮遇】之,使自為守,不然,變生【生變化】。」

漢王亦悟【覺悟】,因復【】罵曰:「大丈夫定諸侯,即為真王耳,何以假為?」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,徵其兵擊楚。《史記.淮陰侯列傳》

時先主【劉備】屯【屯駐】新野,徐庶見先主,先主器【器重】之。謂先主曰:「諸葛孔明者,臥龍也【深藏不露】,將軍豈願見之乎?」先主曰:「君與俱來【帶他一起來】。」庶曰:「此人可就見【前去求見】,不可屈致也【委屈他來】,將軍宜枉駕顧之【委屈自己前往拜訪】。」由是先主遂詣【下對上求見】亮,凡三往,乃見。

劉備)因屏人【支開旁人】曰:「漢室傾頹【大權旁落】,姦臣【指曹操】竊命【專權】,主上【指漢憲帝】蒙塵【流落外地】,孤【指劉備】不度德量力【沒有衡量自己的力量】,欲信【同伸,伸張】大義於天下,而智術淺短【智慮淺,方法少】,遂用猖獗【狼狽不堪】,至於今日,然志猶未已【停止】,君謂計將安出【有何計可施】?」

亮答曰:「自董卓以來,豪傑並起,跨州連郡者,不可勝數。曹操比【相較】於袁紹,則名微而眾寡。然操遂能克【打敗】紹,以弱為強者,非惟天時,抑【而且】亦人謀【人為謀劃】也。

今操已擁百萬之眾,挾天子以令諸侯,此誠【實在】不可與爭鋒;孫權據有江東,已歷三世【歷經孫堅、孫策、孫權三朝】,國險【地勢險要】而民附【民心歸附】,賢能為之用,此可與為援【結盟】,而不可圖【染指】也。 荊州北據漢沔【憑據漢河與沔河】,利【地利】盡南海,東連吳會【ㄍㄨㄟˋ,吳郡、會稽】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國【兵家必爭之家】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【或許】天所以資【】將軍,將軍豈有意乎?

益州【四川】險塞,沃野【肥沃的土壤】千里,天府【天堂】之土,高祖因【依賴】之以成帝業。劉璋闇弱【ㄢˋ,個性孺弱,處事不明事理】,張魯在北,民殷國富,而不知存恤【愛惜撫恤】,智能之士,思得明君。 將軍既帝室之胄【後代】,信義著於四海,總攬英雄,思賢如渴,若跨有荊益,保其巖阻,西和【和睦】諸戎,南撫【安撫】夷越,外結好孫權,內修政理,天下有變【情勢轉變】,則命一上將,將【率領】荊州之軍以向宛洛【北攻南陽、洛陽】,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【西攻陜西】,百姓孰敢【誰敢】不簞食壺漿【不捧著食物帶著水】,以迎將軍者乎?誠如是【果真如此】,則霸業可成,漢室可興。」

先主【指劉備】曰:「善【好極了】」,於是與亮情好日密,關羽、張飛等不悅。先主解之,曰:「孤【劉備】之有孔明,猶【好像】魚之有水也,願諸君勿復言【批評】!」羽、飛乃止。《三國志.諸葛亮傳》

第二節 理性應變(即客觀分析彼我情勢,知己知彼) 孫子曰:兵者【用兵作戰】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【盤算】也。故經【度量】之以五事【五事指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】,校【衡量】之以計【計算】而索【探索】其情【敵我實情】。一曰道【民心、人和】,二曰天【天時】,三曰地【地形環境】,四曰將【主帥】,五曰法【軍政】。者,令民與上同意【同心】也,故可與之死【可共死】,可與之生【可共生】,而民不畏危。者,陰陽、寒暑、時制也;者,遠近、險易【險阻或平坦】、廣狹、死生也【生機之有無】;者【主帥】,智【智慧】、信【威信】、仁【仁慈】、勇【勇敢】、嚴【軍令嚴正】也;者【軍政】,曲制【組織、編制、訓練】、官道【軍中的人事制度】、主用【物資用品】也。凡此五者,將莫不聞【不能不瞭解】,知之者勝,不知者不勝。

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,曰:主【國君】,孰【】有道【得民心】?將【主帥】,孰有能【能力】?天地【天時地利】,孰得?法令,孰行【執行】?兵眾,孰強?士卒,孰練【訓練精良】?賞罰,孰明【嚴明】?吾以此知勝負矣。

將,聽吾計,用之必勝,留之;將,不聽吾計,用之必敗,去之【不能用】。計利以聽【主帥聽從我的策略】,乃為之勢【幫他造勢】,以佐其外。勢者【製造聲勢】,因利而制權也【授權因事制宜】。 兵者,詭道也【詭譎多變】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;近而示之遠,遠而示之近;利而誘之,亂而取之;實而備之【防備】,強而避【迴避】之;怒而撓【擾亂】之,卑而驕【示之卑弱以驕敵心】之,佚而勞之【以逸待勞】,親而離之【離間計】,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,此兵家之勝,不可先傳也。

夫未戰而廟算【在廟堂盤算,比較敵我雙方得勝機率】勝【勝利】者,得算多【充分估量了有利條件,具備的致勝條件多】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【具備致勝條件多就勝】,少算不勝,而況於無算【不在廟堂盤算,沒有分析有利條件,不具備致勝條件】乎?吾以此觀之,勝負見矣。《孫子兵法.首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