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

第三章 觀人處世的智慧

第三章 觀人處世的智慧  

第一節 九徵與八觀、六驗及六戚、四隱
凡人心險於山川,難於知天;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,人者厚貌【敦厚的外表】深情【情緒深遠難測】。故有貌愿【相貌謹嚴】而益【驕傲自滿】,有長若不肖【貌似長者其實是偽君子】,有順懁【
ㄒㄩㄢ,圓融謹慎】而達【行為不莊重】,有堅【剛毅】而縵【柔弱寡斷】,有緩【和緩從容】而釬【ㄏㄢˋ,性情急躁】。故其就義若渴者,其去【拋棄】義若熱。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,近使之而觀其敬,煩【煩雜】使之而觀其能【能力】,卒然【突然】問焉而觀其知,急與之期【約定】而觀其信,委之以財而觀其仁【仁心】,告之以危而觀其節【節操】,醉之以酒而觀其側【應為「則」,指禮儀法則】,雜之以處【男女雜處】而觀其色【自處之道】。九徵【九種觀人術】至,不肖人得矣。《莊子.列禦寇》

論人

凡論人,通【得意】則觀其所禮【交往的對象】,貴【有權勢】則觀其所進【推薦的人】,富則觀其所養【招待的人士】,聽【表面順從】則觀其所行【行為】,止【日常生活】則觀其所好【嗜好】,習【親暱】則觀其所言【言談舉止】,窮則觀其所不受,賤【不得意】則觀其所不為。喜【歡喜】之以驗其守【堅守原則】,樂【感興趣的事物】之以驗其僻【僻,邪。偏邪不正】,怒【激怒】之以驗其節【忍受力】,懼【恐懼】之以驗其特【孤獨中如何自處】,哀【可憐可哀之事】之以驗其人【仁】,苦【堅苦的環境】之以驗其志【心志】。八觀六驗,此賢主【君王】之所以論人也。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隱,何謂六戚?父母兄弟妻子。何謂四隱?交友【平常交往的朋友】、故舊【舊識】、邑里【鄰居】、門郭【遠方認識的人】。內則用六戚四隱,外【出仕任官】則用八觀六驗,人之情偽貪鄙美惡,無所失矣【不會有所疏漏】。《呂氏春秋.季春紀》

第二節 癡聾與謙謹

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【夫妻感情失和】,曖罵公主:「倚【仗侍】乃父為王子耶?我父嫌天子不作【當】。」公主恚【ㄏㄨㄟˋ,怨恨】啼,奔車奏之。上曰:「汝不知,他父實嫌天子不作。使【假使】不嫌,社稷豈汝家有也【國家哪有我們家的份】。」因泣下,但命公主還。尚父拘【綁】曖,自詣朝待罪。上召而慰之曰:「諺云:『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【ㄍㄨ,婆婆】阿翁【公公】。』小兒女子閨幃之言【口角】,大臣安用聽?」錫【賜】賚【ㄌㄞˋ,賞賜】以遣之。尚父杖【打】曖數十而已。《因話錄》

功名之地,自古難居,兄以在籍之官,成此一番事業,名震一時,人之好名,誰不如我,我有美 名,則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,相形之際,蓋難為情【難堪不舒服】,兄惟謹慎謙虛,時時省惕而已。若仗聖主之威福,能速將江西肅清,蕩平此賊【指太平天國】,兄決意奏請回籍,事奉吾父,改葬吾母,久或三年,暫或一年,亦足稍慰區區之心,但未知聖意果能俯從否?諸弟在家,總宜教子姪守勤敬【勤勞敬慎】,吾在外既有權勢,則家中子姪,最易流於驕,流於佚【同「逸」字】,二字,皆敗家之道也。萬望諸弟刻刻留心,勿使後輩近於此二字【指驕、佚】,至要至要【甚為重要】。《曾文正公家書.致諸弟》

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,驕則滿,滿則傾矣。凡動口【說話】動筆【寫文章】,厭【討厭】人之俗【俗氣】,嫌【隒惡】人之鄙【鄙陋】,議【討論】人之短,發人之覆【揭發他人的隱私】,皆驕也。無論所指未必果當,即使一一切當,已為天道所不許。吾家子弟,滿腔驕傲之氣,開口便道人短長,笑人鄙陋,均非好氣象。《曾文正公家書.致四弟》


第三節 剛柔互用與豁達光明
從古帝王將相,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。即為聖賢者,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。故能獨立不懼,確乎不拔【不動搖】。余往年在京,好與大名大位【有權有勢】者為仇【作對】,亦未始無挺然特立【獨立】,不畏強禦之意。近來見得天地之道,剛柔互用,不用偏廢【不可只執著一項】。太柔則靡【不振作】,太剛則折【挫折、困境】。太剛非暴虐之謂也,強矯【勇武不屈服】而已;柔非卑弱之謂也,謙退而已。趨事赴公【公事,眾人之事】,則當強矯【堅持是非】;爭名逐利,則當謙退;開創家業,則當強矯【勇武的決心】;守成安樂,則當謙退;出與人物【有權勢地位的人】應接【交往】,則當強矯【抗拒誘惑的勇氣】;入與妻孥享受,則當謙退。若一面建功立業,外享大名【功名】;一面求田間舍【廣置田產】,內圖厚實【富貴】,二者皆有盈滿之象,全無謙退之意,則斷不能久,此余所深信,而弟宜默默體會者也。《曾文正公家書.致九弟、季弟》


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,其志事不同,其豁達光明之胸,大略相同。以詩言之,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,後有恬淡沖融【淡視名利的從容平和胸懷】之趣,自李白、韓退之、杜牧之則豁達處多,陶淵明、孟浩然、白香山則沖淡處多。杜、蘇二公,無美不備,而杜之五律最沖淡,蘇之七古最豁達,邵堯夫【邵雍】雖非詩之正宗,而豁達沖淡二者兼全。吾好讀莊子,以其豁達足益人胸襟也。《曾文正公家書.致九弟》

沒有留言: